close

 

好工作的定義.jpg

【專業、價值、價格:什麼才是好工作的定義?

阿宸很拼命地讀完了一個公認的「爆肝」系及研究所,
現在正以低薪在某事務所工作,白天長時間工作後,晚上還要努力讀書考證照。

但眼前的生活,以及日後即便考上證照後的「專業」生涯,都充滿不確定性,
因為自己有熱情的事情,不見得能轉換為令人滿意的工作,也不一定能獲得令人稱羨的薪水。

另一方面,小婕畢業後就靠著家裡的關係找到一個大公司董事長特助的工作。
小婕工作能力強,人際關係好,老闆很倚重她,薪水也很不錯。

但小婕心裡有一點不安:這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嗎?
若是公司財務有問題,或是自己年紀大了,是不是就會有巨大改變,到那時候,自己還能找到好工作嗎?

針對上述的案例,我們可以用三個象限來分析一下:

1. 專業:

用白話文來說,就是別人不會的(進入門檻高);是經常使用,不斷精進的(長時間練習才成專家);
是有需要的時候,別人會想到你的(被肯定的);是「自己的」,
即使職務頭銜改變,仍然可以帶著走(可攜帶性)。另一個描述的用語就是:核心能力。

2. 價值:

不僅從自己的眼光看,更應該從別人眼光看(需求面)。

換言之,自己是否能替別人(例如雇主)解決問題?節省成本?創造利潤?創新的突破?

這些項目的分數愈高,自己在別人眼中的「價值」就愈高。
但這是動態的概念,一個人在職場的價值,會隨著時間、空間、對象、個案而改變。

3. 價格:

就是具體表現在薪水、對價、交換上的數字。從老闆、雇主的眼光來看,每個人都有一個「價格」,
也就是他願意花多少錢找這個人來工作。

而老闆考量的因素,不僅是學經歷,也不僅是這個人有多少熱忱,而是整體評估他能為公司帶來的利益(包括有形無形的)。
此外,這樣的「價格」會跟老闆的心態個性有關,也跟總體經濟有關(例如台灣的低薪結構)。

用這樣的三度象限,比較能解釋為什麼阿宸用血汗換來的「專業」,不見得能立刻轉換為「價值」及「價格」,
但他應該分辨並選擇可以實現他的價值、進而表現在價格上的職涯發展路徑。

另一方面,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小婕能夠獲得一份「價格」不錯的工作,但她會擔心未來的變化,
因為她目前沒有累積很實質的專業,她的工作能力以及人際關係都是跟那個公司、工作有關,換一家公司可能就沒了。
她對公司的價值,來自於董事長的人情交換,一旦消耗完了,其他人可以輕易取代之。

所以,最理想的狀況應該是:專業=價值=價格
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專業完全發揮,他的老闆或客戶完全認可他的價值,而且他收到完全反應他價值的對價。

不過,這畢竟是個理想的目標,我們每個人都處於不同的排列組合中。
這也可以呼應最近批踢踢實業坊(PTT)關於「什麼職業是工作與薪水最不相符」的熱議。

例如「不懂為何談話沒什麼內容的通告藝人可以領這麼多錢?」,答案可能就是他們的「價格>價值>專業」,
也就是說雖然沒什麼專業,但有市場需求(有人愛看),電視台也願意在「這個時刻」付出高價格(以後過氣就沒了)。

相對的「什麼都要會的便利超商店員,薪水卻很低」、「社工及幼教老師,不僅沒什麼社會地位,
工作也相當繁雜,要有大愛才能持續下去」,還有「一堆慣老闆的設計業」、「血汗護理師」…等等工薪不符的職業。

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,很可能就是他們處於「專業>價值>價格」或是「價值>專業>價格」的窘境,
簡單的說,就是他們的薪資離他們的專業或價值貢獻差太多啦!

若從這個角度理解,我們不但認清現實,也比較有努力的方向。
那就是:累積專業、核心能力永遠不要停歇,但同時要找出讓人認可價值,進而反應在價格上的職涯發展路徑。

最後一句話:在職涯的初期,是由別人決定我們的價值及價格,自己要默默累積專業。
但工作幾年之後,應該逐漸自我掌握價值及價格,因為不再是到處應徵求工作,而是別人來邀約合作、加入團隊。

原文網址:http://bit.ly/2zkPqNu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求職者 工作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百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